幼儿园:我错了
原文:Preschool: I Was Wrong | Slate Star Codex
作者:Scott Alexander 发表时间:2018 年 11 月 6 日
Kelsey Piper 近期在 Vox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益处——只是和你想得不一样》。
我曾关注过各种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幼儿园无法提高学业技能、学业成绩或智商,因此我断定幼儿园是无用的。事实上,这一论点甚至成为了循证社会干预运动的一面旗帜:大众对幼儿园的持续支持恰恰证明,他们是不懂科学的蠢货。我可能从未公开说过这番话,但我内心对此深信不疑。
我和 Kelsey 讨论了她文章中的一些研究,并独立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尽管关于学业成绩的早期研究是准确的,但幼儿园(包括备受诟病的 Head Start 项目)似乎能以更为微妙且深远的方式助益儿童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往往在多年之后才会显现。上过幼儿园的儿童通常能在学校系统里待得更久,获得更理想的工作,更少触犯法律,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度也更低。而大多数早期研究所聚焦的核心指标——学业能力——反倒是幼儿园唯一无法产生影响的方面。
这表明幼儿园的益处并非源于课程设置或「教导幼儿如何学习」等因素,而是纯粹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Kelsey 回顾了一些证据,指出幼儿园可能改善儿童健康,但这似乎不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她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低收入家庭的父母腾出时间,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对母亲而言,甚至可能是获得工作的机会),从而提升父母的人力资本,并带来一系列相关的积极影响。更进一步推测,如果家庭环境特别恶劣,幼儿园能让孩子暂时远离这种环境,帮助他们适应「正常」的生活方式。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详细讨论这个更为完善的模型。
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我唯一的疑虑来自 Chetty 的研究发现:优秀的小学教师(相比糟糕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带来类似的效果——即没有学业进步,但在多年后能显著改善学生的人生境况。这一发现似乎无法用解放父母的时间或让孩子远离不良家庭环境来解释。不过,它可能与社会化过程有关,尽管我不愿意勾勒出一个具体的模型来解释这一过程。但既然关于教师影响的数据和 Head Start 项目的数据结果一致,这让我更有理由相信两者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说实话,我不记得自己曾经发表过任何贬低 Head Start 的帖子,但我确实曾经认为这个计划毫无价值。如今,得知事实并非如此,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认知更新。我曾在文章中提到,当你对某个观点做出如此大规模的更新时,在进一步解释或为自己辩护之前,公开承认错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必须坦诚地说:我之前对 Head Start 的看法是错误的。
既然已经坦白了错误,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我能找出什么自我辩护的理由和借口吧!
1)Head Start 项目的成效似乎源于一些与其初衷完全无关的因素。尽管项目倡导者最初的设想是错误的,但这个案例仍然很好地展示了政策效果难以预测的特点。该项目的成功更像是一个意外的结果,而非证明「幼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好主意。
2)这一发现很可能强化而非削弱了 Caplan 提出的反对学校教育的依据。研究表明,幼儿园中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并无实质性作用,即使配备更优秀的教师或采用更好的课程设置,也不会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
3)这一发现强化了学业成就主要与智商相关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了智商主要由遗传决定且难以改变的论点。针对学业成就和智商的干预措施能改变除了学业成就和智商之外的一切,但这两个关键变量却始终保持不变。研究普遍表明,智商只能解释约 25% 的人生成果,这意味着教育可能影响其余 75% 的因素。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确实动摇了我对生物决定论的信心。幼儿园属于共同环境因素的范畴,父母对子女是否上幼儿园有重大影响。那么,为什么这种共同环境因素没有在研究中显现出来呢?大多数研究通常认为共同环境因素并不重要。
这个问题与 Ozy 在其关于铅的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如出一辙。我们普遍认识到铅的重要性,也深知它会对个人的人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我们同时了解到铅属于共享环境因素,而大量研究却反复表明共享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有些研究发现,只有在样本中刻意制造极大的收入差距时,共享环境才会表现出微弱的影响。但其他研究则完全否定了这一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即使在通过便利抽样获得的、仍然存在较大收入差距的样本中,共享环境的影响依然微不足道。这种现象令人困惑不已。我们面前有两套同样卓越、经过多次验证的科学文献,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那么,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是,共同环境或许确实能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整体上微小到无法被那些宏观的综合研究所捕捉。这个解释似乎可以调和两种文献基础之间的矛盾。然而,这种解释又显得不太合理。我们知道铅中毒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幼儿园的影响虽然程度适中,但也表明即便是像「母亲在孩子 3-5 岁期间有一部分时间不用亲自照看,从而为家庭带来的一点社会优势」这样微小的因素,都能产生持久且可被检测到的影响。那么,按理说我们应该能预期到更显著的环境差异会产生更大的影响,比如母亲是否拥有独立的财富可以自由支配,或者家庭是否有能力积累社会优势。
这种差异可能也与我们的测量对象有关。尽管双胞胎研究普遍认为共享环境的影响很小,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犯罪研究经常[发现](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Bmy2BQAAQBAJ&pg=PA49&lpg=PA49&dq="shared+environment"+crime&source=bl&ots=gOzVgxhp-u&sig=J_ZSYWjU3NElaNC5mWPZUNSbC_g&hl=en&sa=X&ved=2ahUKEwiw8t_oq5beAhWEJHwKHRbTB704ChDoATAGegQIABAB#v=onepage&q="shared environment" crime&f=false)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约为 15-20%,特别是在年轻群体或贫困人群中。有趣的是,一些发现幼儿园效果显著的研究恰恰测量的是犯罪率。这些研究结果虽然存在一些不一致,而且 15-20% 的整体影响似乎与仅仅来自幼儿园的可测量效果不太相符,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作出这样的解释。
鉴于此,我倾向于更多地相信那些研究结果。它们表明,当我们将研究范围限定在非认知因素,并将极度贫困群体纳入考虑时,共享环境的影响会更加显著。我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我将加大对这类项目的政治支持力度。在我看来,这些研究结果使得推行全民儿童保育计划(几乎)成为一个想都不用想的选择。同时,这些发现也大大提升了普及幼儿园的吸引力。尽管反对者可能会质疑其效率,认为全民儿童保育或基本收入计划能更有效地实现相同目标,但考虑到当前的政治现实,普及幼儿园比全民儿童保育或基本收入更易落实。因此,我现在愿意全力支持这一政策。